在上周末舉辦的2013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大數據”成為嘉賓們熱議的話題之一。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朱云來表示,新的數據產生是個很自然的過程,最關鍵的是如何處理數據。
近日,騰訊、華為、華大基因、宇龍、金蝶、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務所等16個單位發(fā)起的深圳大數據產學研聯盟宣告成立,該聯盟聚集了深圳產學研各界的優(yōu)秀代表。搶抓大數據時代的機遇已被提上日程,協作共贏的探索也已展開。
大數據時代,深圳多類企業(yè)迎來巨大機遇
在全球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數據走向極大豐富,如何利用好這些數量龐大、傳播速度快、多樣性、價值高的數據就成為新的課題。據中科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懷進鵬介紹,2009年谷歌就曾通過用戶搜索及網頁數據提前預測了H1N1流感的傳播,通過對社會網絡數據的挖掘能及時反映社會動態(tài)與情緒,大數據同時也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徑。
具體到深圳來看,大數據對深圳的網絡基礎設施提供商、互聯網企業(yè)、軟件公司、科研機構等也意味著巨大的改變,這也是深圳大數據產學研聯盟能吸引深圳各界精英關注的原因。近日在深圳南山區(qū)舉辦的中國大數據產業(yè)峰會上,清華大學教授鄭緯民就表示,大數據是信息技術的下一個發(fā)展重點,對深圳的發(fā)展具有戰(zhàn)略意義,推動政府基礎數據的開放共享,將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
“大數據時代,網絡基礎設施先行,是深圳的網絡基礎設施提供商如華為、中興、UIT的商業(yè)機會。深圳眾多的互聯網企業(yè)如騰訊等可以深入挖掘海量的大數據資源、創(chuàng)造對用戶有價值的應用,開拓新的互聯網業(yè)務。”鄭緯民稱,大數據時代,企業(yè)商務智能將廣泛用于客戶關系管理及改進、企業(yè)經營風險管控、預測,對深圳ERP軟件公司如金蝶等是重大發(fā)展機遇。
深圳大數據產學研聯盟在3月28日正式揭牌成立,16個發(fā)起單位囊括了深圳多個領域的“尖端部隊”,包括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計算中心)、深圳大學、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務所、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華大基因、騰訊公司等企業(yè)、高校、科研單位及科技服務機構。
據深圳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陳國良介紹,大數據被認為是下一個發(fā)展階段的石油和金礦,深圳大數據產學研聯盟成立集聚了深圳乃至全國的優(yōu)秀大數據研究機構和企業(yè),在大數據領域有相當豐富的研究基礎和技術成果,未來聯盟將充分發(fā)揮產業(yè)聯動作用,打造完整的大數據產業(yè)鏈,促進同行業(yè)間信息溝通、業(yè)務合作、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
深圳市科技創(chuàng)新委副主任朱建平在中國大數據產業(yè)峰會上表示,深圳科技創(chuàng)新委將大數據作為重點扶持的領域之一,在政策和具體行動上都支持大數據的發(fā)展。據他透露,國家超算深圳中心2014年也將在大數據方面向國家申請一些重大課題,并聘請國內外優(yōu)秀專家加入。
大數據中如何挖出“寶藏”?
提及大數據的利用,很多人會想到“尿布+啤酒”的經典案例。早在1969年,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便利用計算機對消費者的購物行為進行數據分析,發(fā)現男性顧客在購買嬰兒尿布時,常常會順便“搭配”幾瓶啤酒來犒勞自己,于是推出了將啤酒與尿布捆綁銷售的促銷手段。
如今,人們對大數據的重要性認知已經清晰,如何使用好大數據則是現實層面更需要考慮的內容。鄭緯民教授表示,數據的關鍵問題和技術是大數據的獲取、表示及傳輸、存儲、處理及查詢分析。
據騰訊開放平臺部與云平臺總經理陳磊介紹,海量、精準和實時是處理大數據時的最大挑戰(zhàn),比如騰訊每天有2億多用戶使用20萬應用,每天新增100TB的統(tǒng)計數據,可以用來分析用戶使用應用傾向的維度有100多萬個等等很多因素,分析的因素越多,為用戶推薦的精準能力就越好。
從大數據的精準角度來看,面臨的挑戰(zhàn)則更大。比如一些網絡注冊用戶的年齡、學歷、職業(yè)等信息,很多時候都是明顯虛假,一個玩復雜電子游戲非常厲害的人注冊年齡可能只是幾歲,這時只能通過關系鏈來推測。
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在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的“大數據”分論壇上表示,如今技術上已經可以隨時記錄一個人每一天的脈搏等生理指標,大部分疾病都可以預防,大部分的治療可以更加個性化,人的壽命有望延長。
田溯寧指出,圍繞著大數據,很多創(chuàng)新正在發(fā)生,這種創(chuàng)新和商業(yè)模式的轉換比互聯網還要更快。他認為,三年到五年左右,人們就會看到大數據在各個方面的應用。
中興通訊大數據總工葉云認為,大數據是端、管、云發(fā)展的產物,云計算為降低大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成本提供了基礎,大數據為云計算落地提供了機會,并提出新發(fā)展需求,如實時流處理。大數據將越來越成為熱點問題,將對生活、工作產生深遠影響。
葉云舉例說,采集移動的電信用戶的實時動態(tài)位置信息,通過對海量匿名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提供類似“云圖”的海量人口位置信息,這就可以為政府公共管理、城市規(guī)劃、交通規(guī)劃提供數據,為零售商提供人群分布、流向、熱點等,提供大型活動比如運動會、展會或者集會的人群分布、流向等分析。
大數據時代,用戶隱私怎樣得到保護?
人們在網絡上留下的注冊、郵件、微博等各種信息越來越多,利用大數據的需求越來越高,呼吁一些擁有大數據的公司將部分數據開放出來供研發(fā)或商用的聲音也有出現,但在這個過程中如何保護用戶的隱私,是每個人都不得不關注的問題。
“第一,用戶一定要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要把微博當成QQ;第二,我們使用數據的時候絕對不會把數據傳遞給第三方,我們的確是用很多用戶的行為,但所做的事情一定是幫助用戶提供價值,絕對不能泄露用戶的數據,絕對不能為了商業(yè)價值使用用戶數據。”騰訊開放平臺部與云平臺總經理陳磊在中國大數據產業(yè)峰會上表示,即便如此,有一些用戶數據是絕對不能用的,比如QQ、微信的聊天記錄是永遠不能碰的,除非用戶自己存儲,否則騰訊也是不會存的。
對于大數據時代的隱私問題,中興通訊大數據總工葉云在大數據產業(yè)峰會上表示,這不光是廠商或數據源擁有者的問題,也是政府、社會都應該來討論的問題。據葉云介紹,中興通訊對全球主要國家在大數據隱私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都進行了掃描,目前了解到的是歐盟在大數據方面的隱私保護更為嚴格,其中又以德語區(qū)的法規(guī)最為嚴格,目前國內還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但隨著大數據引起的關注越來越多,未來隱私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完善應該會得到推動。
Gartner數據中心系統(tǒng)研究總監(jiān)曾劭清3月30日在IT領袖峰會上發(fā)布該機構預測稱,很多企業(yè)一窩蜂沖進大數據領域,到2016年,由于缺乏處理信息的信任邊界的經驗,使用消費者大數據決策的25%的企業(yè)將會面臨信譽受損的情況。
田溯寧在IT領袖峰會期間表示,隱私問題不會成為大數據發(fā)展的障礙,但大數據隱私問題需要國家立法來規(guī)范。他說,互聯網在剛開始時也面臨著不安全、暴露隱私等問題,隨著互聯網向日常生活的深入,這些問題都再以技術、法律等形式的方法得到完善,大數據也會經歷這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