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欧美在线观看免费,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视频,狠狠色成人综合,福利片国产,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浓厚な接吻と肉体の交わり,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伦理

 首頁 > 新聞 > 國內 >

華為布局5G:網速高達10Gbps

2014-11-27 09:57:26   作者:古曉宇   來源:京華時報   評論:0  點擊:


  4G網絡在全球還處于普及期,5G網絡就已開始布局。近日,在由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tǒng)協(xié)會)、中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和華為聯合舉辦的2014年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華為透露公司已在5G創(chuàng)新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按照整體規(guī)劃,到2018年,華為將開始部署5G實驗網,2020年部署5G商用網。

  什么是5G?網速可高達10Gbps

  2G讓移動電話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3G讓手機上網成了新的生活習慣,4G帶來了更高速的移動網絡。那么5G呢?實際上,從4G到5G,絕非僅僅帶寬提升那么簡單。

  一般認為,2G、3G、4G系統(tǒng)都是服務于通信的,而5G不僅是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還是真正的變革到IoT (Internet of Things),服務于全聯接社會的構筑?梢哉f,5G不單單是現有技術的演進,也不單單僅是純粹的創(chuàng)新,它是二者的集大成者:5G=當前技術的持續(xù)演進+革命性技術的創(chuàng)新。

  據華為方面介紹,與2G、3G和4G相比,5G除了高容量之外,還將引入超大連接數和超低時延等新的維度。在容量方面,5G通信技術將比4G實現單位面積移動數據流量增長1000倍;在傳輸速率方面,單用戶典型數據速率將提升10到100倍,峰值傳輸速率可達10Gbps(相當于4G網絡速率的100倍);端到端時延將縮短5倍;在可接入性方面,可聯網設備的數量將增加10到100倍。

  5G帶來哪些改變?無人駕駛將成為可能

  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首席營銷官楊超斌表示,5G的應用必將會從現在人與人的通信拓展到人與物、過程、內容的通訊,5G將會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娛樂方式。“現在行業(yè)里提到的比較熱門應用包括汽車自動駕駛、遠程手術、遠程醫(yī)療監(jiān)控等。此外,5G技術還將廣泛應用于農業(yè)、水利、制造行業(yè)、工業(yè)等領域,因此我們認為5G是未來整個數字社會的驅動者。”

  在這些應用場景中,汽車自動駕駛無疑非常吸引人。據楊超斌介紹,在實現汽車自動駕駛方面,網絡的時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部汽車的車速達到每小時120公里,那么在1毫秒里能夠移動的距離差不多是3厘米多。一般情況下,在3G網絡中,時延約為100毫秒,4G網絡的時延為20到30毫秒,而5G網絡的時延可縮短到1個毫秒,足以支撐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楊超斌稱。

  5G時代何時到來?2020年部署商用網絡

  “我們部署第一個LTE商用網絡的時候就在想,LTE產品已經出來了,下一代將是什么?”楊超斌透露,華為在2009年就成立了一個團隊,專門研究未來的5G技術。

  華為公司已對外宣布,在未來5年里將再投入6億美元用于5G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這6億美元只用于研究和創(chuàng)新,不包含5G的產品開發(fā)費用,當我們把整個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和標準化工作完成后,會有另外的費用預算用于產品開發(fā),而且預算會遠遠超過6億美元。”楊超斌還表示,華為不僅在深圳、上海、成都三個研發(fā)中心開展了5G技術研發(fā),還在美國、加拿大、瑞典、英國、法國、德國等六個國家設立了相應的研發(fā)中心,在每個國家都有頂尖的科學家與華為一起做5G研究,“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全球投入了300多位科學家開展5G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工作。”

  在5G網絡的商用進程方面,華為已經與俄羅斯及獨聯體地區(qū)領先的電信運營商MegaFon簽署了一份5G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為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合作建設5G實驗網,為全球球迷打造高速、全聯接的觀賽體驗。這是繼華為與英國薩里大學5G創(chuàng)新中心(5GIC)聯合發(fā)布世界首個5G測試床后,與合作伙伴在5G研發(fā)方面的又一探索之舉。據了解,華為與MegaFon合作的5G實驗網,將覆蓋俄羅斯境內11個主辦城市的比賽場館及周邊區(qū)域,不僅可以讓球迷和賽事工作人員領略到單連接10Gbp級的超高速網絡體驗,而且可以提供海量聯接和超低時延的物聯網。這不僅是俄羅斯及獨聯體地區(qū)的首個5G網絡,而且將是首個應用于真實環(huán)境、服務大規(guī)模用戶和物聯網設備的5G網絡。按照華為的整體規(guī)劃,到2020年,華為將正式開始部署5G商用網絡。

相關熱詞搜索: 華為 5G

上一篇:文思海輝:智慧城市需要結合大數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

分享到: 收藏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