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國錦標賽的比賽將產生大約兩百萬行數據,也就是說每場比賽有超過1400個動作(得分,傳球等)。這些數據將通過官方合作平臺、應用等反饋給廣播電視以及廣大球迷,同樣教練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來提高球員們的表現。
收集一場體育賽事數據的想法由來已久,如今越來越來的可用數據以及數據傳輸速度的提高,使得想法慢慢成為現實。
再見了,紙和筆
在上世紀50年代,英國皇家空軍及會計師Charles Reep首先想到捕捉一場比賽的數據。在觀看足球比賽的時候,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寫在紙上的符號系統(tǒng)來記錄球員的動作。他花了足足三個月,才完成了1958年世界杯決賽的數據記錄。
他被公認對英國足球經理人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毫無疑問的是,他那獨特的符號分析系統(tǒng)改變了球隊踢球的方式,以及觀眾看球的方式。
Reep只有最基本的工具來研究一場比賽:眼睛、筆記本以及一支鉛筆。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足球、橄欖球等其他一系列的職業(yè)賽事才開始安裝監(jiān)控比賽用的攝像機?梢圆东@到更優(yōu)質畫面,傳遞更多信息的移動數字攝像機,更是最近才有。
在過去的幾年里,俱樂部已經開始將由攝影機得到的數據,與其他來源數據進行融合,如GPS信息及球員所穿戴的加速器所獲取的信息。
物聯(lián)網影響比賽進程
體育運動將這些不同的技術結合在一起,正改變體育執(zhí)教,球迷看比賽以及俱樂部經營的方式。鐵桿粉絲們不僅可以了解他們鐘愛球隊的表現,還能了解比賽中最具影響力的球員。如今任何一個擁有無線和平板設備的球迷,都可以從教練的視角觀賞比賽。而且,這些信息幾乎是實時的。
思科公司就有一個名為“可連接運動員”的項目,它通過鞋子等部位的傳感器收集數據,然后與體育場館的無線網絡相連,使得團隊可以對運動員進行監(jiān)測。同時由于運動員的傳感器可連接到另外的網絡上, 數據可以與粉絲和電視廣播等共享。
體育場館也要智能化
可連接傳感器及通信的發(fā)展,使我們進入了物聯(lián)網時代,有了智能家居和建筑。體育場館也不例外,團體運動的科學家基于此分享豐富的數據。
配合現有的技術,體育賽事的物聯(lián)網還依賴智能建筑,如防盜報警、門禁系統(tǒng)、溫控器、智能儀表、數字顯示以及電子票務等。管理軟件能知道人們所在的地方,以及他們正在做什么,甚至還能知道他們釋放了多少能量。
從商業(yè)角度看,這些數據非常有價值,能為公共安全帶來了福音。智能建筑配備的數字標牌,可以為游客提供即時的數據,引導遠離繁忙的地區(qū)。智能標識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引導公共,在平時的時候可以用來顯示比賽的信息,球員統(tǒng)計甚至是特別優(yōu)惠信息等等。
當然,讓物聯(lián)網方式成為體育賽事的主流,還有一段路要走。成本是其中的一個障礙,其他的限制條件還有鏈接及電池壽命等。目前大多數英國體育館缺乏足夠強大的WiFi,來支持一場真正的物聯(lián)體驗。要想設備在一次充電后就能撐完多場比賽,還要做很多的工作。